2022/2/13 蒋廷黻回忆录

作者: 蒋廷黻出版社: 中华书局出版年: 2014-8页数: 305定价: 38.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ISBN: 9787101101775 人类的精神本来就是超时间的。就精神方面说原子时代的人和石器时代的人实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即使是古老的西伯利亚黄教也能给现代的保皇党,董事长或是好莱坞明星做某些宗教仪式。  那个 喇 就是这样被召去的,冥想过剩的人有大智,然鹅,就当然喝了个壶的 导读第22~24页:  按照蒋廷黻的解读,中国是一个士大夫阶级执政的国家。数千年来与异族的奋斗逐渐养成了士大夫阶级的爱国心肠,这是根深蒂固的,无须我们过虑。特别是自宋代以来,士大夫是极端注重气节的,在与外族的交涉中一味抵抗,不敢甚至不知言和。最近的这一百年也不例外。无论我们研究这百年初期的外交家如林则徐、琦善、耆英、桂良、花沙纳,或是中期的外交家如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或是最近期的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以及抗战当时的外交人物,蒋廷黻认为我们不能发现一个人不竭尽心力,挣扎又挣扎,而后肯对外人有所退让。百年来负外交责任者,若论他们的世界知识,诚有可批评的,若论他们的爱国心,不但无可疑问,且可引为民族的及士大夫阶级的光荣。换言之,蒋廷黻对这些外交家的不满意之处主要的是因为他们面对外交难题时,只是一味遵循宋代以来的士大夫传统,着力抵抗,不敢或轻易不敢言和。蒋廷黻指出,如果仅靠激昂慷慨的爱国心就能救国,那我们的知识阶级早就把国家救好了,绝不至有今日的严重困难。不过士大夫的传统思想多不合于近百年的大变局。到了十九世纪,他们仍不承认闭关自守,独自尊大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绝对无法挽回。同时,他们对于西洋的知识缺乏使他们不能了解如大胆地向国际生活中去找出路,我国能得到新的光荣。所以他们愈信念中国古老的文化,他们就愈反动,以致阻塞民族的出路。他们不是卖国,他们是误国。   对近代初期的外交家,时人和后人最不能谅解的莫过于琦善。因为琦善于道光二十年春与英国人签订了《穿鼻条约》,所有批评琦善的人都以此认为这是近代中国一次最大的屈辱,因而对琦善无法原谅。   蒋廷黻因为整理近代史料,重新梳理了鸦片战争,尤其是琦善的资料。他无意为琦善个人辩诬,因为蒋廷黻的研究除了弄清历史事实,如果说他还有什么现实想法,那也不外乎为日趋紧张的中日关系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历史依据。 1931[23]年秋,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蒋廷黻发表《琦善于鸦片战争》长文。这是蒋廷黻第一篇最具学术含量的论文,作者根据大量无可争辩的史料颠覆了林则徐的英雄形象,再现了琦善在鸦片战争中的作为和意义。蒋廷黻指出,琦善受命前往广东后并没有撤防,在军事准备方面无可称赞,也应该无可指责。至于在外交方面,琦善的做法不仅毫无过错,而且实在是超越时代、超越那时所有人,因为他审时度势看清了中英两国强与弱,权衡了利害轻重而做出一个高度理性的选择。   根据蒋廷黻的研究,琦善是真正的爱国者,因为他对国家未来敢负责,明事理。他签订的《穿鼻条约》比《南京条约》在赔款及通商权利上,更加有利于中国。在蒋廷黻看来,琦善体察中英两国形势,决定《穿鼻条约》是当时中国所能得到的最优条约。一个最重要的反证是,英国政府以为其代表义律上了琦善的当而对义律予以革职处分。所以,琦善不顾时人怎样骂他,造他的谣,也不论朝廷怎样指责他,他不顾一切按照自己良心做下去。至于顾全一己的名誉而牺牲国家的利益,老于世故的琦善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在国家危机紧急关头,毅然决然不做那种滑头事情,这才算真爱国。林则徐是鸦片战争的英雄,琦善是鸦片战争的政治家。做英雄不易,做政治家尤难。   蒋廷黻认为,当外交危机发生时,当国家处于危难时,不计后果的抵抗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而适当的妥协,不失尊严的妥协,可以为有力量抵抗赢得时间。然而,蒋廷黻这种理性分析,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很难获得知识界的认同。   根据蒋廷黻的分析,琦善的理性选择使他个人蒙羞,成为国人痛恨的不抵抗范本或卖国贼。然而实在说来琦善这个理性举动又使中国错过了至少二十年进步机会,因为按照林则徐的部署和预案,不是用琦善取代林则徐,那么中英之间必大战,战则必败,败则中国必速和,速和不仅可使中国损失大幅减少,而且可使中国的维新提前至少二十年。至于林则徐个人,[24]那么必然因大战大败而身败名裂,所以蒋廷黻推论,清廷罢免林则徐,实在是最大限度成全了林则徐一世英名,是林则徐的终身大幸事。但对中国国运来说,林则徐去职实在是大不幸,人为拖延了中国政治进步,阻碍了中国走上世界的路。[1] [1] 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清华学报》第六卷第三期,1931年10月。引自 蒋廷黻:学术抱负与政治缺憾 —————————— 前面我就想这样说了,蒋的个人观点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太实用的 。 导读第25页:  蒋廷黻的目的当然不是仅仅为了这些历史人物翻案,正如他自己所公开表明的那样,他的近代史研究实际上是要“切实检讨以往的得失,作为来日的指南”。根据他的判断:“近百年对外的失败,不是由于不爱国,而是由于在内政上现代化的建设之过于零碎、迟缓和不彻底,以及我们知识思想及办公习惯的现代化程度之不足”[1]。比如从道光十九年到咸丰十年,初有中英鸦片战争,后有英法联军之役。在那二十年里,士大夫是一贯主张抗战的。他们为什么要抗战呢?为拒绝签订不平等条约吗?不是的。他们不反对治外法权,因为他们觉得“谁的孩子谁抱走”,让夷官按照夷法去管理夷人是最省事的办法。他们不反对协定关税,因为他们认为海关收入无补于大国财政,不值得花费精力去与夷商计较区区税则。咸丰末年,他们竟有人提议我们完全不收海关税。他们也不反对租界,因为他们想为夷人特辟居住区可以免得华洋杂处。在道光年间,他们所反对的是五口通商和香港割让。在咸丰年间,他们所反对的是长江通商、北京驻使。我们今日如再读他们的议论,我们一方面仍能为他们的激昂慷慨所感动,却同时我们又不能不痛哭他们见解的糊涂。可惜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糊涂的见解,用激昂的文辞发表出来,仍有误国的能力。 [1] 丁一夫(蒋廷黻):《百年的外交》,《新经济》(半月刊)第一卷第四期,1939年1月1日。引自 蒋廷黻:学术抱负与政治缺憾 ———————————— 汉语思维方式的人讲话特别复杂,汉语词汇一多半是自带负面色彩的,尤其是见诸报端的  咸丰末年,他们竟有人提议我们完全不收海关税。他们也不反对租界,因为他们想为夷人特辟居住区可以免得华洋杂处。乱世发难财多的是。拿破仑跟英国打仗,法国人逃到英国,英国本土的建筑师就横空出世了,炒地皮,官商勾租界,总之就是要把自己 被怎样的体验 捏到词汇里去 西人不会动不动把 barbarian 挂嘴边,野蛮人的意思。夷人 导读55~57页:  1949年9月2日,清华校务会议同意雷海宗辞去清华历史系主任,由吴晗接任。9月23日,华北高教会任命吴晗为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10月17日,吴晗为清华三千师生员工开讲政治理论学习大课,第一讲即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引论》,此乃意识形态转换或改造的先声。   对意识形态的改造,对于北平等原来的国民党统治区来说,大约从1949年开始。那时,各个大学普遍开设了中国近代史,之后又普遍增设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这门课程既是一般历史系必须承担的事情,也是中国意识形态基础中国近代史叙事渐渐改变的原因。吴晗在1951年初为清华历史系做的总结报告指出:过去各大学的历史课程教授,不论是本国史,或者外国史,均不能符合今天中国人民的需要。过去各大学所讲授的这些课程,都是根据美国人或欧洲人的著作去讲的,与中国人民的关系,与中国人民的立场全不相干,甚至相反。讲中国近代史的,也应用了这种方法,受了这种影响。比如讲中国近代史课程,主要是根据美国人马士的中国国际关系史,或者麦克奈尔的中国历史文选,以英国人、美国人的立场来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样的历史叙事,在吴晗看来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诉求严重不符。   我们知道,吴晗批评对象不是别人,就是他当年在清华就读时的恩师蒋[56]廷黻。吴晗此时毫不客气地批评以蒋廷黻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旧史学,以为过去这些资产阶级学者在大学里开设的近代史课程往往不合乎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因此现在必须纠正过去这些错误,纠正旧的史观和旧的态度,要以人民的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去编写中国近代史,这是积极迫切的任务,只有将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弄清楚了,才能及于其他。[1]   吴晗并不是研究近代史的专家,但他的地位,他的这些号召,他的清华背景,是他这些话语对当时中国学术界影响巨大。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镇,清华大学历史系别无选择地反省过去,批判旧主,重新学习由范文澜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创造的“革命史叙事”,渐渐地否定了、淡忘了蒋廷黻和清华大学历史系老一辈学者创建的“现代化叙事”。老一代教授但凡不能理解不能接受革命史叙事的渐渐淡出了教学研究第一线,而年轻一代比如像邵循正、孙毓棠、王永兴、陈庆华、张寄谦等开始挑起重新营建中国近代史叙事模式的重任。   这些年轻学者差不多都是清华出身,差不多都深受蒋廷黻等老辈学者影响,他们,还有清华出身的夏鼐、姚薇元、丁则良、王栻、刘桂生、余绳武、丁名楠等,在随后的日子里,为革命史叙事的完善贡献了心智、学识。[2]   不过,也必须注意的是,由于他们都有清华历史系求学经历,都曾受到蒋廷黻“现代化叙事”、中国外交史研究的影响,因而他们在后来的研究及教学中,虽然在学术基本价值取向上尽管可能与“现代化叙事”相反对,尽可能为革命史叙事提供理据,但在他们反对现代化叙事的同时,其内心深处实际上有个现代化的影子在。换言之,他们竭力批判蒋廷黻的学术,竭力要与蒋廷黻划清界限,但其结果,却是从一个相反的方面传承了蒋[57]廷黻的学说。如果不带偏见地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史学界最热闹的“五朵金花”之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到这些讨论都是要回答蒋廷黻多年前提出的问题:中国能现代化吗?这些套路那没有继续蒋廷黻的学术话语,而是一套貌似全新的学术规则。然而,如果从学术史层面仔细梳理,并不难找到两者之间的学术关联。   表面上看,1949年之后主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革命叙事”与蒋廷黻倡导的“现代化叙事”正面冲突,但其实二者之间有着学术上的传承,并非截然对立。2014年底,金冲及先生对媒体记者曾提及胡绳的一次谈话。金先生说:“关于‘翻案’,有一次胡绳跟我讲,说他们要创新。把我推倒;结果推倒我的意见,在我看来就是当年我们推倒的蒋廷黻他们的意见。人有时候总是喜欢一个新鲜的说法,以为更有吸引力。就像是解放前妇女穿旗袍,一段时间风行长旗袍,过一阵子又流行短旗袍。”[3]金先生的说法极具启发,我原来也曾怀疑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是对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扬弃,但一直苦于找不到直接证据。假如我们按照胡绳谈话的提示去仔细分梳范文澜、胡绳“推倒”的那些“蒋廷黻他们的意见”,一定可以重建一个更完整更客观的中国近代史的学术史。 [1]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工作总结》(1951年1月15日),《清华大学史料选编》(5)上,第319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万俊人主编:《清华大学文史哲谱系》,第289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3] 《金冲及:胡乔木、胡绳怎样编撰中共党史?》,“澎湃新闻”2014年12月3日。引自 蒋廷黻:学术抱负与政治缺憾——————————————————— 看到没有,特别复杂,整一个 叙事风格 的 差异 我用的词 叙事风格 是不是瞅着特 中庸 啊? ~~~~~ 不在某一背景下,你都不造我讲的哪个方面的 页码:第12页 2019-09-12 […]

2022/2/4 色彩列传:绿色 – [法] Michel Pastoureau

作者: [法]帕斯图罗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作名: Histoire d’une couleur: Vert译者: 张文敬出版年: 2016-7页数: 302定价: 67.00装帧: 平装丛书: 色彩列传ISBN: 9787108055552 Good Read Ratings 导言:我们今日所见的古建筑、艺术品、物品和图片资料,并不是几个世纪之前这些东西的原始色彩,而是历经岁月洗礼变化而成的颜色。色彩的历史首先就是社会的历史 p011, 这种研究精神看来中外都有,书上说 ,古希腊书面语里没有绿色、蓝色的直接名称,而是色彩的抽象叙述,学界曾一度认为古希腊人普遍存在色盲 p033, “查士丁尼一世 ” 这六个字 突然想起高中历史老师 ,他的声音和面容 一下子在我脑里浮现了。 这一小节主要讲 ,古罗马皇帝 尼禄对绿色的癖好 。 – 突然想起现今流行的名称 “蓝绿阵营” , 猜是从古罗马借用的词汇 。蓝队代表元老院和贵族,绿队代表平民 。 2) p033 , 拜占庭 532年, 皇帝支持的蓝队赢了,发生了政治骚乱 。 – 这和现今流行的偶像粉丝互掐引起的暴动以及随后的晴朗运动 ,多像啊。 p135, 【220131 绿猎手】在线收听_看得见山坡的房子_荔枝 lizhi.fm p149, 15-17 […]

2022/1/30 冬日笔记 – [美] Paul Auster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品方: 99读书人原作名: Winter Journal译者: btr出版年: 2016-6页数: 182定价: 35.00装帧: 平装丛书: 99读书人 保罗·奥斯特作品ISBN: 9787020114023 Good Read Ratings p12 , 从一开始就带着伤口的人 ,要不是这样,你为什么要花整段成年时光令词语流到纸页上 ? p14-22 【220122 撞车事件的回忆】在线收听_看得见山坡的房子_荔枝 lizhi.fm p24, 还要说的是:不再有撞车事故,也不再有父母可以哀悼。 p42, 等待电话响起,这很少发生,并利用这些时间里未被打破的静谧读书、写诗。 p45, 总是迷失,总是朝错误的方向出击,总是原地转圈。你一生都苦于无法在空间里找到自身的位置,即使在纽约,最容易穿行的城市,你成人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城市度过,你也经常遇上麻烦。 p61, 你欣喜地发现自己可以几乎一无所有地度日,而只要你能够写作,你住在哪儿或怎样生活都没有什么分别。 p130-131 ,作者 引用 济慈《这只活着的手》。 这只活着的手,现在还温热, 还能真诚地握紧,但如果它是冷的 在坟墓冰冷的寂静里,它会 那样出没于你的岁月和冰冻你做梦的夜晚, 你会希望你的心血液枯竭, 因此在我的血管中红色的生命将重新流动, 而你的良心得到安宁——看,它在这里—— 我把它给你。 22/1/30 1400 家里。1) 冬日笔记 page140-142 很搞笑,2)每当妳想记些什么东西,妳就让单曲循环 3)这两页纸作者写他拎着大包小包准备爬进出租车而被拒载被迫滚粗的愤怒,原话是 “和这些年里你生气与沮丧的时候一样,不,更愤怒,更沮丧,比你能记起的任何时候都更愤怒。” […]

2022/1/14 伦敦的石头 – [英] Leo Hollis

作者: [英]利奥·霍利斯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标题: 十二座建筑塑名城原作名: Stones of London: A History in Twelve Buildings译者: 罗隽 / 何晓昕 / 鲍捷出版年: 2020-8页数: 493定价: 68.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新知文库(新版)ISBN: 9787108067449 第六章:休姆府:冥府女王与礼仪的艺术 1. 休姆府 Home House, Portman Square , London 2. Elizabeth, Countess of Home : Mention references: ref. 2-1, Shakespeare’s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Shakespeare’s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 […]

2022/1/10 表演与偷窥 – [中] 小白

作者:  小白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 2012-9页数: 352定价: 42.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小白作品ISBN: 9787532759033 《玫瑰的名字》透视中世纪造纸工艺 小说《玫瑰的名字》是一部关于书籍、中世纪知识财产的积累 与 损毁 。 摘: 中世纪抄本所用的皮纸种类、 羊皮纸页上打格、 芦苇秆 鹅毛笔(初级飞羽,羽翼弯曲方向与右手抄写者握笔姿势同,左手抄写者惟 15thC.弗兰芒地区pray书Jerome ) 鹅毛笔 +小刀 并用 ,后者削笔+刮错句 墨水是否对羊皮纸不造成腐蚀 、墨水工艺发展 金属墨水、银粉锡粉,勾勒 。 ref. 某些对易经的直白解读特别暗黑 [这一段有竹简版本,来历很早,那么就取信为原文(也不一定)。而本来古文是很精美对仗的(因为他们写个字太贵!)] 🏂🏂 西耶隆陶杯,上下其手式 —— 瓶中日月长 追寻逝去的图像 美术图像与记忆的关系 普鲁斯特 玛德莱娜小点心 普鲁斯特 的 文学意图:笔下人物 炫耀、鉴赏 作者对普的评价: 对普来说,要做的事情不是把早已逝去的时光找回来,而是要为往昔事物找到一种审美的(幻觉的)形式。 瓶中日月长 : 牛津学者 Sir John Beazley 毕生研究 Attiki 古陶瓶,探索古希腊人在颜色幻想领域内的“口味”变化 。 这男人就是写《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 ~菲茨杰拉德 。 据说,老菲的老婆有一次亲自对他老公说他那身上那玩应儿尺寸有問題,满足不了人家的需求,因此不会侧轨。老菲听了就很焦虑,去让海明威帮他看看,两个大男人就去洗手間检验了一下~ 海明威后来就把人家闺中密事写在了 他那本很著名的书《流动的盛宴》里面,公开讨论大小,让人家老菲一家颜面扫地。 ~节选自 […]

2022/1/3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 [日] Haruki Murakami

作者:  [日] 村上春树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原作名: 走ることについて語るときに僕の語ること译者:  施小炜出版年: 2009-1页数: 198定价: 25.00装帧: 精装丛书: 新经典文库·村上春树作品ISBN: 9787544242820 话虽然这么说,其实心中有数:甚多的人,认为与其每天跑一个小时,还不如乘着拥挤不堪的电车去开会。似乎坚持参加全程马拉松的小说家并不多见(并非完全没有,只是为数甚少),他们对我那“跑步小说家”的生活状态产生了兴趣。《跑者世界》在美国是一本阅读者甚广的杂志,所以在纽约也许有很多人跟我打招呼。 到了最后关头,我很想用尽最后的死力,加速猛冲,然而两条腿怎么也不肯往前去。我想不起来该如何运动身体。浑身的肌肉仿佛被人拿着锈迹斑斑的刨子在拼命刨挖一般。 终点。 在早晨的马拉松村咖啡馆里,我尽情享用了冰镇的阿姆斯特尔啤酒。啤酒诚然好喝,却远不似我在奔跑时热切向往的那般美妙。失去理智的人怀抱的美好的幻想,在现实世界中根本是子虚乌有。 写出叙事宏伟的小说是和毒素直接面对面,需要体力 和 想法设法 获去一些能量。 并且坚信这是值得一做的事情,至少做比不做好得多。 写小说乃是不健康的营生这一主张,我基本表示赞同。当我们打算写小说,打算用文字去展现一个故事时,藏身于人性中的【毒素】一般的东西,便不容分说地【渗】出来,浮现于表面。作家或多或少都须与这毒素正面交锋,分明知道危险,却仍得手法巧妙地处理。倘若没有这毒素介于其中,就不能真正【实践创造行为】。我为下面这个比喻的奇拔预先表示歉意:这,或许同河豚身上有毒的部位最为鲜美甚是相似。怎么想,写作恐怕都不能说是“健康的营生”。 所谓艺术行为,从其最初的缘起,就内含【不健康的、反社会】的要素。我主动承认这一点。唯其如此,作家(艺术家)之中才会有不少人,从实际生活的层面开始颓废,抑或缠裹着反社会的外衣。这完全可以理解。这样一种姿态,我决不会予以否定。 然而我以为,如若希望将写小说作为一种职业持之以恒,我们必须打造出一个能与这种危险(某些时候还是【致命)的毒素】对抗的免疫体系。如此才能正确而高效地对抗毒性较强的毒素,换言之,才能建构较为宏伟的故事。打造这种自我免疫体系,并将其长期维持下去,必须拥有超乎寻常的能量,还须【想方设法谋取这种能量】。但除却我们的基础体力以外,何处能获取这种能量? 诸位千万不要误会,我并非主张这种做法是作家唯一的正途。正如文学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流派,作家里面也有着形形色色的作家。每一个作家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世界观。他们选取的题材各不相同,锁定的目标也彼此相异。对小说家而言,唯一的正途云云其实不存在。我认为【强化“基础体力”】,乃是完成更为宏伟的创作不可或缺的准备,并且【坚信这是值得一做的事情,至少做比不做好得多】。而且 —— 尽管这一见解平庸之至 —— 正像人们常常说的那样,但凡值得一做的事情,自有值得去做甚至做过头的价值。 如欲处理不健康的东西,人们就【必须尽量健康】。这就是我的命题。甚至说,连不健全的灵魂也需要健全的肉体。此说颇有些自相矛盾,却是我成为职业小说家以来的深切感受。健康与不健康的东西绝非冰火两极,亦非针锋相向。它们相互补充,某些情况下自然地包于彼此之中。盼望健康的人往往仅仅思考健康的事情,不健康的人则单单思考不健康的东西。这样一种偏颇,不会使人功成正果。 年轻时写出优美而有力的杰作的作家,迎来了某个年龄,有些人会急遽地呈现出浓烈的疲惫之色,可用“文学憔悴”一词来形容。写出的东西也许依旧很美,其憔悴或许也自有韵味。然而其创作能量日渐衰减,却是一目了然。据我推测,这恐怕是他或她的体力已然无法战胜毒素了。此前,肉体的活力自然地凌驾于毒素之上,过了巅峰期,便逐渐丧失了免疫功能,难像从前那般进行主动的创造了。想象力与支撑它的体力之间的平衡,业已土崩瓦解。此后,便只能运用旧有的技巧和手法,利用类似余热的东西,将作品的轮廓打磨齐整而已。即便委婉地说,这也绝非欣悦的人生旅程。有些人甚至在这个关头自绝性命。还有一些人干脆爽快地放弃创作,踏入殊途。 如果可能,我很想避开这种“憔悴方式”。我心目中的文学,是【更为自发、更为向心】的东西。自然而积极的活力必不可缺。在我而言,写小说就是向险峻的高山挑战,是攀登悬崖峭壁,经过漫长而激烈的搏斗之后,【终于踏上顶峰】的营生 —— 或是战胜自己,或是败给自己,二者必居其一。我始终牢记这种【意象,来从事】长篇小说的写作。 人有一日总会败北。不管愿意与否,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肉体总会消亡。一旦肉体消亡,精神也将日暮途穷。此事我心知肚明,却想把那个岔口 —— 即我的活力为毒素击败与凌驾的【岔口 —— 向后推迟】,哪怕只是一丁半点。这就是身为小说家的我设定的目标。眼下我暂无“憔悴”的闲暇工夫。正因如此,即便人家说我“那样的不是艺术家”,我还要坚持跑步。

2021/12/17 感受自由 – [英] Zadie Smith

牙买加裔英国籍黑人作家 与 她的英国2017 作者: [英]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原作名: Feel Free译者: 张芸出版年: 2021-3页数: 470定价: 86装帧: 平装丛书: 扎迪·史密斯作品ISBN: 9787532786114 看看书 烤烤肉 我希望读者,和作者一样,时常寻思她到底有多自由,并理所当然地认为,阅读具有和写作同等的自由度和紧迫感。 Audio 语言、世界、自我 https://www.lizhi.fm/27061659/2912933869028716550?u=2645173599172885548 伦敦西北之蓝调 图书馆让位于地产交易 https://www.lizhi.fm/27061659/2912938331194532358?u=2645173599172885548 一个国家的四季挽歌 不愿相信气候变化 https://www.lizhi.fm/27061659/2912944145164750342?u=2645173599172885548 藩篱:英国脱欧日记 为了让在位者下台而投出愤怒的一票 https://www.lizhi.fm/27061659/2912948875339284486?u=2645173599172885548 论乐观主义和灰心失望 作家领取德国颁发的文学奖 与 作家曾倡导的多元文化主义落空 https://www.lizhi.fm/27061659/2912953012124212742?u=2645173599172885548

2021/12/11 恋人絮语 – [法] Roland Barthes

与 罗兰巴特-恋人絮语 结缘 [点击访问 ] 作者:  [法] 罗兰·巴特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标题: 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译者: 汪耀进 / 武佩荣出版年: 2004-1页数: 290定价: 18.00装帧: 平装ISBN: 9787208046474 绮丽无限 恋人絮语 ~争吵的机制 既是分裂的,又是共有的,通过对句形式表现出来。争吵就是古希腊戏剧中的争辩性轮流对白 —— 世上所有口角的古代原型(我们都抖擞上场,说出的话都是一串串的)。尽管形式要工整,但每一对句中的基本分歧却泾渭分明。 “主要因为你企求得到我是不可能的” “你这话一定是阿尔贝特教你的” 挑出的每一个论点(对句中的每一行诗句)都与上句对仗,但又多添一份抗议;简单说,就是更高的调门,无非是Narcissus的呼声,还有我呢!还有我呢! 争吵像放纵的性冲动一样去留无迹,也不会留下什么污点。悖论:在萨德的作品中,暴行也不会留下污迹,人很快就恢复了元气。为了新的付出:不断地被挫伤、凌辱、折磨,觉丝蒂娜总还是那么水灵灵,安然无恙。争吵的双方也是这样:经过一场风波,他们又获得了新生,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就这风波的微不足道的程度而言,争吵倒是很像罗马式的呕吐:我触动我的软腭(我发作起来),我呕吐(恶语伤人),接着,我又心安理得地进食了。 《恋人絮语》的翻译是个人才 2004年那一版,上海人社出的。 有一段摘抄了感受一下,< 争吵~5. 最后拍板 > 🔰🔰(这一段还比较书面) 虽说没有什么大意义,但争吵却是想争得一点意义。双方都想当最后拍板的那一方。最后发言,“作定论”,就是对在这之前双方所说的一切盖棺定论,包揽、占有、处理、敲打意义;就发言的程序来说,作最后发言的总是占据权威地位,按惯例都是由教授、总统、法官、忏悔牧师把持,每一场争论都是想占据这个位置 。 🧞‍♀️(用比喻轮番调戏 “争” 以说明恋人之间的这种乐趣) 争吵就是要得到这个胜利,要说争吵中的每一句话为最后真理的胜利奠定基础、并不断构造最后真理倒也不尽然,倒是最后说的话要有分量:骰子的最后一掷定乾坤。争吵丝毫也不像下棋,倒是像雪貂游戏:只是与这种游戏相反,游戏结束时手里还持有圈环的人算赢:雪貂始终跑来跑去,逮住这小东西的便是胜者:稳操胜券的是最后一说。 这帮哲学家 、社会学家 ,学科家们够够的 。借着写非虚构的机会在自己书里可劲儿地批具体的人,同僚、异己。正文用隐喻 ,译者写页注,啊!不像人福楼拜写个小说虽然用的确是一桩社会新闻,但至少没写人具体名字是不是嗯,用一堆象征比喻着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意见和个人感情,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来是褒是贬。 今夜星光灿烂~2. 未完成过去时 「 这幕时间的戏剧恰恰与追寻失去的时间相反;因为我是在激动地、一幕一幕顺着次序回忆,而不是哲学地、推理地回忆;我回忆是为了感到幸福/不幸———而不是为了理解。我不写作,不闭门创作那寻回失去的时间的巨著。」 • 轻生之念~3.高贵与荒唐 「纪德的蠢话:“我激动地重读了《维特》。在此之前,我已经忘记了他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去死(这是绝对虚假的)。这真是没完没了,读到后来简直想抓着他的肩膀往前推。读者期待的断气重复了四五次,每次都往后挪,这样的推迟死亡真叫我恼火。” 」 🎍🎍🎍🎍🎍 《恋人絮语》里有一些文字是批判与调侃19世纪中叶流行英法爱尔兰等地的 违反 又土经 世训规范的作家名人。 🌸🌸 举几个栗子: •原文• 鼻子上的疵点~4. 对方的着魔 「我觉察到那是一种朦胧的欲念,一种冲动,他自己并未意识到:我发现,他谈话时兴奋异常,借题发挥,甚至做得还要过火,摆出向第三者求爱的架式,仿佛竭力在勾引第三者。我看到了人的疯狂,【🪴近似萨德所谓的头脑发热(“我看见他两眼射出情欲的烈火”)】,而且只要调情者的对象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呼应,那场面就会变得更滑稽。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幻觉:【🥀一对正在开屏求偶的孔雀】。形象一下子被破坏了,因为我忽然看见了一个不相干的人(不再是对方),一个陌生的局外人(一个疯子?) 【🍁就像纪德】在比斯克拉的火车上为三个阿尔及利亚小学生的游戏所吸引,顾不得他夫人的在场(正装作读报),“弄得气喘吁吁,活像个罪犯或疯子”;所有他人的欲念不都有点疯狂吗?」 •译者注• […]

2021/11/16 199 Cemeteries to See Before You Die -[美] Loren Rhoads

作者: Loren Rhoads出版社: Black Dog & Leventhal出版年: 2017-10-3页数: 240装帧: HardcoverISBN: 9780316438438 ~~~~~ 书籍周边 ~站内Wiki~C. ~~~~~ Maine州 Kittery镇 Old Burying Ground: 基特里的第一座公理公会教堂建于1730年。 墓地就在教堂对面的街道上。 会众于1733年在它周围修建了石墙。 墓地变得如此受欢迎,以至于会众开始收取两美元的高价。 幸存者被要求携带足够的泥土覆盖棺材。 从18世纪的石板开始,老教区墓地展示了两个半世纪以来的墓碑趋势。 肖像从长着翅膀的死神的头到苹果脸颊的天使,头靠在一顶王冠下。 后来的墓碑上装饰着垂柳或“骨灰盒”。 最流行的是维多利亚时代装饰着鲜花的大理石碑。 二十世纪的坟墓都是用抛光的花岗岩砌成的。 一块黑色的石头纪念了1876年3月21日失踪的哈蒂·伊顿号, 船上有八名船员,白人和黑人,还有一名偷渡者。 其中六具身体无人认领,所以镇上的人把他们埋在了这里。 墓碑上刻着一艘被暴风雨掀翻的船。 老教区墓地被认为是缅因州最漂亮的墓地之一。它于1997年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名录。 Vermont州 Hope Cemetery: 花岗岩是形成于古火山中的一种相对坚硬的粗粒岩石。 它的颜色从黑到白再到红都不一样。 浅色花岗岩主要是石英,夹杂着长石和云母。 自19世纪初以来,它就一直在佛蒙特州开采。 佛蒙特州的巴尔自称是世界花岗岩之都。 占地65英亩的霍普公墓是佛蒙特州出产的花岗岩的纪念碑,是名副其实的展示巴雷当地石雕技艺的露天展厅。 它有近一万一千个纪念碑,从天使、野草到肖像雕塑(包括从死者雪茄烟雾中冒出的半身像)。 那里有飞机、汽车和金字塔,还有一个超大的足球。 纽约 Sleepy Hollow镇 Old Dutch Burying Ground古荷兰墓地: 这里是Washington Irving 著的小说《沉睡谷传奇》同名人物的安息地。 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Frederick Philipse)是附近庄园的第一任领主,他于1685年建造了这座小教堂。这些砖是从荷兰运来的。 墓地可能可以追溯到1640年,比教堂早两代人。荷兰定居者的坟墓紧挨着它。 在19世纪,Irving 称这座建筑为“老荷兰教堂”,这个名字流传至今。 […]

2021/11/10 都柏林文学地图 -[美] Harold Bloom

作者: (美) 哈罗德·布鲁姆 编 / 约翰·唐麦迪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译者: 白玉杰 / 豆红丽 出版年: 2017-10页数: 257定价: 54.00装帧: 精装丛书: 布鲁姆文学地图ISBN: 9787313173805 ~~~~~ 书籍周边 ~站内Wiki~D. ~~~~~ 对 都柏林 Dublin 没有一点儿感情,怎么办呢 看看人家写的访墓志 🇨🇰🇨🇰分割线 录音读了一下,有点儿头绪了 生1882-卒1941 , 1912年最后一次回都柏林,之后都在苏黎世。 James Joyce 出生在都柏林,信奉天主教 。在这里遇到老婆,以后一起去了中立国瑞士,苏黎世扎根,靠写书工作赚钱。出于法律的需要,后来去办了结婚,而不是出于传统世俗压力 。 在找出版社时总是碰钉子,大家都不愿意出版他的书,因为他用“审慎的恶毒描写都柏林的生活” 、“在书中用真实的地名” 。 Joyce 辩解道,这样描写是为了抨击爱尔兰的神权政治 。 布鲁姆日 布鲁姆 是 Joyce 自己 , 花心妻子 莫莉 是 Joyce 的妻子 诺拉 […]

2021/11/8 普鲁斯特传 – [法] Leon Pierre-Quint

作者: [法]莱昂·皮埃尔-甘 / Léon Pierre-Quint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品方: 楚尘文化原作名: Marcel Proust译者: 蒋一民出版年: 2011-3页数: 208定价: 25.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Biography·传记ISBN: 9787562459118 ~~~~~ 书籍周边 ~站内Wiki~P. ~~~~~ 橘子洲头 春风酒半酣 普鲁斯特效应具体出处实际是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的开头: 然而,回忆却突然出现了:那点心的滋味就是我在贡布雷时某一个星期天早晨吃到过的“小玛德莱娜”的滋味(因为那天我在做弥撒前没有出门),我到莱奥妮姨妈的房内去请安,她把一块“小玛德莱娜”放到不知是茶叶泡的还是椴花泡的茶水中去浸过之后送给我吃。见到那种点心,我还想不起这件往事,等我尝到味道,往事才浮上心头;也许因为那种点心我常在点心盘中见过,并没有拿来尝尝,它们的形象早已与贡布雷的日日夜夜脱离,倒是与眼下的日子更关系密切 中文名 布洛涅森 外文名 (le bois de Boulogne) 坐 落 在巴黎城 位 于 塞纳河畔纳伊 建造时期: 十二-十三世纪 Chartres is a small city in the Centre-Val de Loire region of France, approximately an hour […]

2021/11/6 芝加哥规划 – [美] Daniel H. Burnham

作者: [美] 丹尼尔·H.伯纳姆 / [美] 爱德华·H.本内特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原作名: Plan of Chicago译者: 王红扬 出版年: 2017-4页数: 239定价: 16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译林·城市故事ISBN: 9787544760638 1893年哥伦布世界博览会,庆祝新大陆发现400年 Chapter 1, 规划起源  这以后, 游客到访等经济活动 ,要求 改造滨湖区 提议日渐呼之欲出 1907年 商业俱乐部 开会,建筑师们拿出图纸商议建造 芝加哥市政楼  Chapter 2, 古现代的城市规划 美国,常常由于一场大火而得到机会改造 例子: 伦敦 菲律宾,改造成美国人拥入后的习惯,保护公共历史建筑的基础上 另外改建。 Chapter 3, 中西部地区之都会 人太多,亟待解决城市系统,道路拥堵 商业地产给教会和教会墓地腾地方,大受教会欢迎 Chapter 4, 公园系统 增加小型公园。 在家门口40英里范围内,伦敦人可以自由享用总计超过1万英亩的大型公园。任何一名曾经在夏天的伦敦度过一个愉快的星期天的游客都很好地见识过,那一天市民是怎样地倾城出动,所有可用车辆都被用来将游憩的人群送往林地或泰晤士河。在这样的午后,泰晤士河的里士满河段上泊满了小船和游艇,人们几乎可以不湿脚地过河——踩着一艘艘船到达对岸;拥挤的人群中有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一个个兴高采烈而又活泼有序。站在汉普顿广场的台阶上俯瞰这一盛况,内心所受到的感染实难以用语言表达。 亨利这个地名,会让英格兰人想到自己国家的寻常水上生活是多么优美如画。亨利位于泰晤士河最迷人的河段之一,河谷苍翠、古木森森,丝绒般的草地与花园不时交叠,为河岸勾勒出轻松柔美的线条。在河岸边,切尔腾山脉从成片的绿林和麦浪中耸立。到了赛艇周,彩旗、鲜花和各种装饰精美夺目,使画境般的古来水乡呈现出一派华丽璀璨的景象。夜晚,许多船屋上点起五色的灯笼,大小船只华灯绽放,烟花把天空渲染得五光十色。 Chapter 5, 交通运输 物流中心——客运站的集群——环道系统 Chapter 6, 城市街道系统 芝加哥的自然特征 芝加哥有两大自然特征:在东面,密歇根湖浩淼无边,湖面没有任何岛屿或半岛的阻隔;与之对应,陆地向北、西、南三面延展,同样平坦无障。两大特征,每一个都渺无边际,这给了芝加哥的空间尺度——人类在这里开辟任何事业,事实上或者看起来都应该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道路从水岸向内陆可以wujin通达,宽阔的林荫道可以环绕湖滨或横贯城市。 街道系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城市内部街道 生活区街道、交通大道和林荫道 街道建筑 芝加哥的街道系统 规划的新环线 Chapter 7, 芝加哥的心脏 创建一个便捷而统一的城市的契机 作为一个伟大细听基础的密歇根大道 拓宽霍尔斯特德街 菲尔德博物馆、克雷雷尔图书馆和艺术博物馆建筑群规划 作为城市主轴线的国会街 市政中心 Chapter 8, 最终结论 芝加哥规划 系统研究的成果 […]

2021/11/3 批评与真实 – [法] Roland Barthes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Critique et Vérité 译者: 温晋仪  出版年: 2016-7 页数: 58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罗兰·巴特文选 ISBN: 9787208139077 批评与真实的序惊到我了! 译者去世了,她老公写的,还表达了没跟她一起去生前的巴特恳谈会而懊悔的心情! 巴黎惊弓坡 巴特说 谈及文学的客观性 就要把  语言的准确性 ,心理统一的蕴涵、体裁结构的强制,拿出来炒冷饭, 这三种量尺像三个幽灵交织在一起。哈哈哈xswl  词失去所指的价值,只有社交作用,庸俗性是惟一能肯定的共性。 #毕鲁耶 M. Piroue  愤怒:心的动荡灼热了笔,而使之变成一把杀人的利刃。 批评的拟真 vraisemblable , “文字解说感觉 ” 像矫情一样  #巴塔耶1897-1962  法国散文家,专门探讨色情和死亡,对当代文学有极大影响 #萨德 1740-1814 法国小说家,以描写 性暴力为主 #《女学究》Les Femmes Savantes 莫里哀名剧  人经历了多元的时间,但永远说着同一性的象征性语言。 实用语言与文学语言相较,其模糊性就算不了一回事。实用语言可以凭借其出现的语境(situation) 而减少误解,假如我们愿意在实际生活中(pratiquement) 利用它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凭借这些即情即景使其意义彰显。 私人日记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社会学家/纪德/表达社会 、家庭状况的工具;作家/布朗肖/ 命定孤独感的书写 。 但是假如作品藉结构包含了多元的意义,它应具有两种不同的话语:因为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作品中看到一切意义,或者是同一回事,看到一个空的而又能支撑一切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又能看到在众多意义中的一个意义。这两种话语不应被混淆,因为它们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不同。这种普通话语的对象,不是这个意义,而是著作的意义的多元性本身。我们可以建立文学的科学或者书写的科学;而另一种文学批评则公开地、冒险地试图给作品一种特殊的意义,这种区别其实也不是妥善无缺的。意义的赋予,既然可以是表达出来的,也可能是不表达出来的,因此人们就把作品的阅读与对作品的评论分开。前者是直接的,后者则是通过语言的中介的,那就是所谓批评的书写。科学、评论与阅读这三种语言都需要我们去探讨,才能环绕着作品编织一个语言的冠冕。 批评,不能企图翻译作品 ,必须根据某些逻辑要求,构思一个意义网 。 双重批评,使多种符号协调一致。 一切反省过的都得全部转化,而且永远向着同一方向转化。 不是人人都能看见真实,但所有人都可能看到……(卡夫卡)  中世纪就书本的问题建立了四种不同职务: 抄写者 scriptor / 一字不加地抄写 ; 编纂者 compilator / 不加任何己见 ; 评论者 commentator / 只为加强可理解性而加上己见; 诠释者 auctor / 只根据权威说法加上己见  阅读是对作品的欲求,只有评论才能产生纯阅读 ,要不就是仿作。(比如普鲁斯特就是一个阅读的爱好者与仿作者)。从阅读到批评是欲望的转移。欲求的不是作品,而是它自身的语言。

2021/11/3 电影 第一炉香 – [中国•香港] 许鞍华

查看电影预告 阅读 短篇小说 收听录音选段 查看原著 倾城之恋 , 作者 张爱玲 ; 查看 导演许鞍华其他作品   第一炉香 电影画面的展现与布局 (为写生与作品理解有直接代入感,用“彭于晏”代替男主“乔琪” )    关于勾引 女主对唱诗班的男同学说,她是她,我是我 男的一听觉得有个性,不一样,另类,特别,又有家财万贯。     女主的唱诗班男同学睡了姑妈以后,配乐有点诡异, 画面为,姑妈半眯着眼,侧身枕在男子的臂弯里,露出意味深长的得意的被满足的嗜血的笑容。 房间外,门帘,白色的。由风、配乐,飘扬起来, 非常诡异,不舒服的个人感觉    这个戏与半生缘不一样,一个要攀爬,一个不要爬    女主与的对话,展现了女主对拥有身体但不拥有实质爱的欲望 。 #这似乎是关键点了。 %(思考:恋人絮语 对这些问题是怎么说的呢 )   彭于晏说:你累了,需要一些快乐。只有我才能带给你快乐,你姑妈根本不在意你。 女主说:你知道,你什么都知道。 女主从这时开始追求虚妄的东西  %假设当女主被彭于晏抛弃时,若饥渴必定会追求身体的替补登场 (这条假设没在电影里具体表现,另表现为与司徒周旋、在上海随司徒出差在饭店偶遇司徒的“一个带着惯常暧昧眼神的上了年纪的女人,从轿车里钻出来时预备用这样的眼神迎接司徒,却发现年轻自己一倍的女主站在自己老情人身边,于是立马换成冷漠不认识的眼神推开旋转门进去,消失在画面,镜头放慢,步履似乎沉重、拖沓,又带着一丝权威、不屑)   女主问:爱我吗 彭于晏:你是我唯一不能撒谎的人。对不起。 接着亲了一下女主的额头。起身推门而出。 在楼下遇到小丫头,推搡打闹一番以后,他嗅了一下丫头的头发香味,趁势咬住发上的花簪,拖着丫头的身,旋即推开杂物间,两人一起进屋。关门。 镜头转移到姑妈半夜被自己的梦吓醒起身抽烟。 #缺点是,彭于晏的眼神,在这里只有温柔、儿童般的狡黠。没有成人世界里的奸诈阴险。感觉像是贾宝玉的闹着玩儿似的。   姑妈把扇子用手撕扯碎,眼神露出焦躁、咬牙切齿。 镜头转移到姑妈进了女主的房间,先表示家门不幸,女主有辱门风。 女主感到悲戚。   姑妈跟司徒对女主的内心盘算,画面呈现。   由于台风停船,女主回不去,又回到姑妈家。 姑妈与司徒对话,说,看看你面子大不大(留不留得住薇龙) 彭于晏不稀罕你,稀罕你的人多的是。 女主还是坚持回去。 […]